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忠魂归故里,浩气存天地。9月13日上午,第十二批30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在辽宁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9月12日,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及相关遗物由我国空军运-20专机从韩国接回至辽宁沈阳,回到祖国怀抱。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在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19万多名中华好儿女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和平,献出了宝贵生命。烈士们的功绩彪炳千秋,烈士们的英名万古流芳。
9月13日上午10时,第十二批30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军乐队奏响《思念曲》,在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战士的持枪护卫下,礼兵护送志愿军棺椁缓缓步入现场。
在致祭文后,全体人员向志愿军烈士三鞠躬,礼兵鸣枪12响,向英烈致以崇高敬意。随着《思念曲》再次奏响,礼兵抬起志愿军烈士棺椁,缓缓走向安葬地宫。
9月12日上午,第十二批30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专机进入中国领空后,空军四架歼-20战机护航,向志愿军烈士致以崇高敬意。
执行接运第12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及相关遗物回国任务的中国空军运-20飞机降落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的跑道上,“过水门”寓意着“接风洗尘”,机场方面用民航界的最高礼仪表达崇高的敬意,迎接英烈回家。这架运-20飞机曾在十天前的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中飞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在上空,此前为专机担任护航任务的4架中国空军歼-20战机再一次低空通场,以此致敬志愿军英烈,弘扬传承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在奏唱国歌、向烈士三鞠躬后,礼兵战士双手托举着烈士遗骸的棺椁,伴随着现场低回的《思念曲》,依次登上军用卡车。七十多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中的很多战士就是乘坐军用卡车跨过鸭绿江,保家卫国。如今,山河已无恙,英雄归故乡。从2020年起,在迎回仪式中开始用军用卡车担任烈士遗骸、棺椁及遗物的运送任务。今天,英烈们再一次坐上了军用卡车,去看看祖国今天幸福美好的样子。在现场,老战士们心情非常激动,这是在七十多年后与战友的一次重逢。
95岁的志愿军老战士程茂友,不久前刚刚参加了九三阅兵的观礼,返回沈阳后一定要去现场迎接战友回家。
志愿军老战士何临弟在现场流下了热泪。七十多年前,一位陌生的战友把生病的他背着走了一里多地,还没来得及问他的名字,这位战友就牺牲了。
七十多年前,一张张年轻的面庞,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今天,祖国以最高礼遇接他们回家。烈士们的牺牲,祖国永远记得。烈士们的奉献,山河从未忘怀。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国共有197000多名英勇的将士们壮烈牺牲,将生命永远定格在那片烽火连天的战场。这其中,许多烈士牺牲后长眠于异国他乡,祖国与人民始终深深铭记着这些英雄儿女。让英雄回家是国家的承诺。从2014年到2025年,我国用最高礼遇,已迎回十二批共1011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
离家怀揣报国志,归来惟留赤子心。近年来,退役军人事务部成立烈士遗骸搜寻鉴定中心,组建国家烈士遗骸DNA鉴定实验室,逐步完善国家烈士遗骸DNA数据库和烈士亲属DNA数据库,集中开展鉴定关键技术攻关。目前,我国为其中的28位烈士确认身份、找到亲人。
不久前,退役军人事务部发布了最新寻亲成果,通过遗骸DNA样本比对为8位烈士找到了亲人。他们是曹允昌、徐思元、陈淑彬、奚根祥、方金耀、章志明、廖天良、尹述勤。
从无名到有名,从回国到回家。9月12日,这8位烈士家属代表专程从上海、山东、安徽、湖北等地来到沈阳,带着烈士们70多年前未能实现的心愿,来迎接更多战友回家。
方汉炳为这一天已经等了72年。1953年,他的父亲方金耀烈士牺牲时,方汉炳还在襁褓中。对父亲的记忆,只有家中那本泛黄的《烈士证明书》,上面写着“方金耀同志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壮烈牺牲”。今年清明节前,通过遗骸DNA比对技术,方汉炳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父亲。得知这个消息后,方汉炳第一时间赶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祭拜父亲。
方汉炳老人走进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在巨大的英名墙上,他找到了那个镌刻在他心上的名字——方金耀。经过72年的等待,这位73岁的儿子,终于见到了22岁就牺牲的父亲。轻抚着父亲的名字,老人忍不住老泪纵横,口中第一次喊出了“爸爸”。
方汉炳放上了临行前从家乡带来的黄土和自己亲手做的油烙饼。奶奶曾告诉过他,父亲最爱吃家乡的油烙饼。
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两位战士久久驻足。他们是英雄黄继光生前所在连队官兵,受邀参加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安葬仪式。他们带着全连官兵的心愿来祭奠老班长。
山川同念,英雄安息。每一批烈士遗骸的回家之路,都承载着国家对英雄的崇高敬意和亿万人民的深切缅怀。对历史最好的纪念,就是开创新的历史。铭记、传承、践行,是我们对英烈最好的纪念。今日英烈魂归故土,英雄的精神穿越时空,明日定能汇聚起熊熊燃烧的火炬,薪火相传、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