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章蘿蘭 上海報道)仲量聯行中國區首席執行官張靜表示,當下,「AI+」正通過資本、人才與場景的三重聯動,重塑產業空間的需求格局,並推動城市進一步升級。憑藉完整的產業鏈、活躍的資本網絡與高密度的人才儲備,中國已成為全球「AI+」實踐的核心場域,料將持續釋放科技賦能產業與城市的雙重動能。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日前在滬閉幕,大會系統呈現了「AI+」對千行百業深度賦能的新成果、新業態、新場景。在此背景下,仲量聯行基於對產業生態與城市發展的持續追蹤,從產業與城市兩個維度,闡釋「AI+」重構空間需求與重塑城市競爭力的增長邏輯與未來潛力。
本屆大會凸顯「AI+」的深度滲透——AI不再是獨立技術概念,而是通過與各行業場景的融合釋放商業化價值,這一趨勢正在深刻驅動產業空間升級。仲量聯行華東區研究部董事丁婷透露,「AI+」對產業載體的需求正在呈現「量質雙升」的積極信號。過去十二個月,上海產業園區內「AI+」上下游企業的新增租賃面積佔比已突破30%,這一數字不僅遠超市場預期,更凸顯了人工智能與應用場景深度融合所釋放的巨大動能。
「與此同時,企業對空間需求品質也在同步躍升,企業正加速遷入高品質寫字樓及園區,以滿足AI研發、算力部署等場景對電力荷載、數據存儲和空間環境的要求,由此形成需求規模擴張與空間能級提升並進的良性循環」丁婷說。
仲量聯行中國區研究部總監姚耀指出,以北京、上海為代表的中國標杆城市,正依託金融、人才與市場的三重優勢,構築「AI+」融合發展的獨特競爭力。伴隨通用大模型向自動駕駛、生物醫藥等垂類場景的深度滲透,人工智能將催生更專業、更分散且更縱深的產業機遇,並賦予率先擁抱AI技術、實現「AI+應用場景」深度融合的企業更為廣闊的成長空間,使其在新一輪產業變革中佔據先機。
「以上海為例,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其資本活躍度與融資便利性位居全國前列,為『AI+』企業全生命周期發展提供高效資金支撐;高校與科研院所密集布局,疊加精準的人才政策紅利,正加速形成穩定的創新人才供給體系;而上海在集成電路、生物醫藥和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業的堅實基礎,以及六大重點產業間的緊密協作,共同構建一個產業鏈完善、應用場景豐富的AI融合產業生態,推動技術創新和研發應用的快速落地。」
據悉,上海產業園區中,近36%的企業橫跨兩個及以上產業類型,生命科學、新能源汽車、科技新媒體等已與人工智能產業形成了廣泛的交叉融合。而更多領域應用場景的實現又反向推動AI中上游環節,如AI芯片設計、數據儲存等相關企業的加速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AI+」賦能千行百業的區域性創新實踐在全國不斷湧現。仲量聯行並以南京為例,2025年5月高德低空華東總部落地江北新區、紫金山實驗室發布全球首個6G廣域低空覆蓋試驗網,標誌着其數字經濟從平面走向立體。依託人工智能(低空經濟/機器人)、5G/6G(未來網絡)、科技互聯網(數據要素)三大賽道,南京通過「政策—技術—場景」的立體化布局,重塑產業競爭力,為「AI+」賦能產業發展提供了鮮活樣本。
行業競爭日趨激烈,亦驅動企業加快人工智能布局。年初以來,DeepSeek的火熱出圈則進一步點燃了市場熱情。資本層面,PE與VC資金流向高度集中於醫療健康、先進製造、互聯網及零售等「AI+」賽道,進一步推升空間需求。仲量聯行研究顯示,人工智能應用已覆蓋金融、零售、交通、醫療、工業等多元領域,其中醫療健康、先進製造、汽車交通為投資市場關注度最高的三大場景,交易數量領先且早期投資佔比突出,印證「AI+」的商業化路徑正加速成型。
責任編輯: 文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