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晨光初染海天,在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江山镇两头龙村,伴随西湾的潮音低徊,清越的白鹭鸣叫声从湾内的红树林间破空而出,道道素影凌波振翅,飞向霞光浸染的海岸线。
“白鹭早上要飞去外面的沿海滩涂区域觅食,傍晚才飞回到村里。”两头龙村93岁的村民陈耀新说,村里起初不是白鹭的栖息地,随着村边西湾海水日渐清澈,红树林绿意愈浓,十几年前,白鹭开始在村里成群出现。
防城港市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西南端,拥有大陆海岸线538公里,海岸边分布着大片海湾红树林。全市拥有超过8万公顷的湿地,涵盖了近海、海岸、河流、沼泽等多种湿地类型,数十万只白鹭在这里栖身繁衍。2012年,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防城港市“中国白鹭之乡”称号。
行走在防城港珍珠湾内的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角片区红树林海上栈道,可见红树林虬枝盘错,翠盖交叠。步步深入,红树林织就的绿境次第舒展,步履所及,时有鸟群腾空而起,稍作盘旋,又悄然没入树梢延绵的苍翠帷幔。
这是位于广西防城港的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角片区红树林(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红树林是海洋生物的重要栖息地,贝类、蟹类、虾类等底栖生物为白鹭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成为吸引白鹭栖息的重要原因。”北仑河口保护区宣教科研科负责人汤乔说。
近年来,防城港市通过实施红树林生态系统恢复、退塘还海、滨海湿地水动力提升等举措,持续修复海岸线与滨海湿地。数据显示,目前防城港市红树林面积近2300公顷,较2020年增加200多公顷。北仑河口保护区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防城港东湾、西湾列入自治区第一批重要湿地名录。
汤乔说,鸟类数量是衡量生态系统好坏的重要参考指标,北仑河口保护区监测到的鸟类由2010年的187种增加到目前的310种,其中包含勺嘴鹬、黑脸琵鹭等珍稀濒危物种和小滨鹬、大天鹅等广西首次记录鸟类。
防城港市位于亚洲东部沿海、中西伯利亚—中国中部两条鸟类迁徙路线交汇处,拥有优质的海滩、丰富的森林资源及食物等,使其成为候鸟重要的越冬地和繁殖地。
防城港市林业局的数据显示,每年迁徙经过防城港市的候鸟达30万只以上,主要以鸻鹬类、鸥类、鹭类为主,其中水鸟数量最多。这些鸟类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12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58种。
从防城港市港口区企沙镇山新村登上自治区级重要湿地山心沙岛,候鸟迁徙重要栖息地的标识牌首先映入眼帘。山心沙岛拥有红树林、泥质滩涂、沙滩等优质且丰富多样的滨海湿地环境,斑嘴鹈鹕、勺嘴鹬等珍稀鸟类均在此留下足迹。
这是冬季时节候鸟在广西防城港市港口区企沙镇的山心沙岛附近翩翩起舞。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2016年以前,山心沙岛全岛由沙质土壤堆积形成,风浪侵蚀下水土流失严重,岛体稳定性差,生态系统脆弱。2016年,防城港市启动生态护岛工程,投入4148万元修复岛体,通过生态挡沙堤、将部分区域划为红树林恢复区等措施,使岛体面积从不足4.2公顷增至约11.2公顷。目前,岛上木麻黄林茂密,湿地生态系统逐步恢复。
防城港市林业局副局长黄方介绍,近年来,防城港将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山心沙岛列入野生动物保护栖息地,建立了5个鸟类自然保护小区。
“我们每年还联合广西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广西观鸟会等组织和志愿者,结合重要节日节点,持续在候鸟迁飞停歇重要区域开展宣传、巡护等护飞活动,公众保护候鸟迁徙的意识显著增强。”黄方说。(记者黄耀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