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第三届链博会7月16日开幕。今年链博会的主宾国是泰国,主宾省是山东和广东。16日下午,主宾国和主宾省一起举办多场国际合作洽谈活动,达成多项成果。
本届链博会上,山东参展企业78家,展示面积2600平方米,展品1000余件;广东组织了64家企业参展链博会,并发布机器人、生物医药等领域多项前沿成果。
合作洽谈活动吸引了来自泰国、塞尔维亚、墨西哥、英国、美国、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与会嘉宾,300多家中外工商机构、企业开展洽谈,达成一批初步合作意向。
正大集团资深副董事长谢明欣称:“作为第一批在中国投资的国际公司之一,我们非常希望进一步投资、深入学习,并借助中国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发展来提升我们全球的供应链体系。”
今年,这家企业和山东的供应链企业通过加强合作,带来最新的闭环回收等创新技术。企业负责人表示,未来还将在华加大合作力度,在更多领域共享中国发展机遇。
苹果亚洲运营及采购管理副总裁崔玉善称:“中国的制造业是全球先进的水平,我们现在在全球200家主要的供应商中有80%是来自中国、在中国有生产基地,我们不光是用自动化,实际上是有很多大数据、人工智能包括数字孪生用在生产过程中。”
参加洽谈活动的韩国嘉宾表示,链博会已成为推动全球产业链合作、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角色已成为“赋能者”,让他们更坚定长期在华发展。
希杰集团中国总部副总裁刘常仁称:“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角色已从单纯的‘参与者’成长为‘赋能者’。我们对中国市场始终抱有坚定的信心,并致力于在中国的长期发展。”
第三届链博会:“碳”索绿色未来 优化清洁能源供应链
第三届链博会16日下午举行了一场清洁能源主题活动。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国清洁高效能源生产供应体系不断完善,构建了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
据介绍,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风电光伏单机容量和在运光伏组件转换效率世界领先,全球80%光伏组件和70%风电关键零部件由中国生产制造。
国家能源局总经济师鲁俊岭称:“截至今年5月底,风电、光伏装机总规模已历史性超过火电,达到16.5亿千瓦。重大水电项目有序推进,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规划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核电在运和核准在建机组总规模达到1.25亿千瓦,跃居世界第一。”
中国贸促会副会长于健龙介绍说,过去5年,全球能源转型领域投资实现前所未有的增长。国际能源署《世界能源投资报告》指出,2025年预计2.2万亿美元将投向可再生能源、核能等清洁能源。中国作为全球绿色转型的重要贡献者,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清洁能源产业生态圈,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成为全球清洁能源产供链的稳定器。
多位与会嘉宾在发言中表示,公平公正、开放包容的能源市场环境是推动能源转型、打造安全高效清洁能源供应链的重要保障。要充分利用多双边能源合作机制,共同维护全球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另外,本届链博会上还专门设立了清洁能源链展区,展示清洁能源从供给到消纳的全周期产业链。南非还设立国家展区,组织约30家企业参展,重点推介制造业、新能源等领域的合作机会。
第三届链博会:全球供应链促进报告与指数发布
此外,在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全球供应链促进报告》同步发布,首发供应链四大指数矩阵,为全球供应链的深度合作提供“中国方案”。
《报告》系统分析了全球供应链促进体系在过去一年的最新态势,总结了中国为促进全球供应链发展而做出的主要实践和带来的最新机遇。并聚焦全球前沿技术、关键产品研发的最新动态,绘制了无人机、AR眼镜和葡萄酒等6种产品的全球供应链图谱。
全球供应链指数矩阵显示:全球供应链整体发展仍较稳定,2018—2024年,构成全球供应链指数矩阵的促进、连接、创新和韧性四个指数值均有所提升。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院长赵萍称:“尽管世界经济中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持续增加,但促进因素始终占据主流,全球供应链正朝着更有效率、更具活力的方向发展。”
调查数据显示,当促进指数、连接指数、创新指数三者均上升时,韧性指数才会上升,表明只有全球供应链促进体系各方面共同发力,全面提升发展环境、连接程度和创新能力,才能真正增强全球供应链的韧性水平。
赵萍称:“我们将继续跟踪全球供应链的最新发展态势,不断完善全球供应链品牌研究成果,推动构筑安全稳定、畅通高效、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全球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