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又是“三夏”农忙时。眼下,麦收工作正由南到北有序推进。目前,全国小麦主产区整体的收获情况是怎样的?全国小麦大面积机收全面展开
我国有四大小麦主产区,分别是西南麦区、长江中下游麦区、华北和黄淮海麦区、西北麦区。“国家精准农业应用项目数据服务平台”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从5月15日西南麦区正式开镰收获到5月26日全国小麦大面积机收全面展开,小麦机械化收获的重心由四川、湖北,逐步向河南、安徽和江苏转移。2025年“三夏” 农机跑出“新速度”
这是一张结合2024年小麦机收数据制作的全国“三夏”农机“奔跑”轨迹图。可以看到,冬小麦收割从在西南麦区的云南、四川等地,向长江中下游麦区湖北、浙江等地推进,之后兵分两路,一路北上到达北京,一路直达河南。两路农机群大军汇合后,向西北麦区的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出发。
而追踪2025年的麦收轨迹图,我们发现与2024年对比,2025年夏收农机跑出了“新速度”。以湖北为例,截至5月22日,湖北已完成大面积收割,2024年作业周期21天,2025年的作业周期17天,同比缩短19%。奔跑的“三夏”·夏收里的“加速度”
截至5月26日17时,各地已收夏粮小麦超7000万亩,日机收面积连续3天超过400万亩。到底是哪些因素在提升夏收的“加速度”?大马力农机让夏收跑出“加速度”
夏收“跑出”了加速度,大马力农机是关键。在湖北省枣阳市七方镇,农机手宋德田正驾驶着2025年新买的12公斤大喂入量收割机。他算了一笔账,这个收割机收获10亩地用20分钟,比过去的效率提高了一倍以上,购买时还有4万元的补贴,两年之内就能回本。高标准农田让夏收跑出“加速度”
2025年,不少农机厂家对收割机迭代升级,将收割机割台中的绞龙直径从400毫米增加到610毫米,伸缩扒尺也由直排式变为螺旋式。同样100亩地,大马力收割机的收割效率,比一般的收割机快1个多小时。夏收“跑”得快,不仅因为市场上大喂入量的收割机增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以前“巴掌田”的小地块,变成了“连片的高标准农田”。AI助力农机跨区作业精准调度
除了大马力农机和高标准农田的助力,越来越多的AI大模型也让“三夏”跑出了“加速度”。“80后”李树伟已经做农机手十多年了。2025年,他用上了一款新升级的农机跨区App。这款App运用遥感卫星,检测小麦种植多项数据,经过AI处理后,再叠加多年的农机跨区作业历史轨迹数据,预测出小麦的最佳收获时间,为机手提出跨区建议。
AI不仅能对农机跨区作业实现精准调度,也能及时对农机进行维修。在湖北省襄阳市黄龙镇潘明村的1000亩大田里,6台收割机正赶在雨前抢收。突然,一台收割机出现故障,但20分钟后,农机服务车就及时赶到。
这个维修队是由后方的农机维修平台在5天前调度过来的。因后台预测,2025年,湖北襄阳提前进入了收割高峰期,将有1300台农机进入,这个维修队就被紧急调度过来。而能实现这样的精准调度,正是因为2025年农机维修服务平台接入了AI大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