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险联社
曾以“亚洲保险中介第一股”光环登陆纳斯达克的泛华控股,如今正深陷一场近90亿元资金的“兑付”风暴。
这家已更名为“智能未来”的企业,其背后的兑付危机不仅引发市场广泛关注,更让数千名投资者陷入困境。
8000余名投资者遭遇“理财劫”?
这场风波始于2024年7月。来自湖南、四川、广东等全国多地的8000余名保险代理人及投资人发现,他们在泛华控股及其关联公司购买的理财产品无法如期回款。
据知情人士透露,出问题的理财产品涉及资金约90.8亿元,其中“员工持股计划”占70亿元,普益红和承创产品约21亿元。
这些产品最初以“员工专属”名义推出,投资期限2-3年,约定年化收益率7%-8%,投资金额从20万元至数百万元不等。合同明确仅限泛华员工或签约代理人购买,但部分非员工通过获取工号违规参与。
持有产品一年多后,投资人被要求签署计划终止协议,并转而与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的公司签订股票转让与代持协议,原计划的本金及收益被强制转为购买泛华控股和华普集团(泛华控股旗下的另一家美股上市公司)的股票。
多名投资人表示,起初对“股票代持”模式心存疑虑,但在代理人多轮游说下被迫签署协议。如今股价暴跌导致资金无法回款,投资者认为自己“被诱导欺骗”,纷纷向泛华及创始人胡义南追讨。
官方回应与兑付方案争议
2024年10月23日,泛华保险曾召开视频会议作出正式回应,称该事件本质是股价下跌导致的流动性问题,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层面问题,与泛华、华普两家上市公司无关,也与保险和基金销售实体公司无关。
面对投资者的追讨,据WEMONEY研究室报道,泛华保险提出的兑付方案引发更大争议:
方案1:本金130%转信托受益权(实质为延期兑付且绑定信托风险);
方案2:10%现金+90%转信托(现金比例极低,大部分资金仍被锁定);
方案3:30%折价一次性兑付(相当于投资者需承担70%损失)。
2025年2月8日,创始人胡义南进一步宣布“每户按净本金1%”的兑付方案。以一位投资200万元的投资者为例,仅能获得2万元回款,这一近乎“象征性”的举措被投资者视为“拖延战术”,引发集体抗议。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1月27日,广东监管局向投资人书面反馈称,关于投资人提出的泛华保险存在违法违规销售非保险产品行为的举报事项,投资人所提供的资料未能指向和有效证明有关违法违规事实。
广东监管局表示,关于投资人提出泛华控股及相关公司存在诈骗等涉嫌违法犯罪行为的事项,建议向公安、司法等有权部门反映。关于投资人提出退还投资款的诉求事项,属于投资人与泛华控股及相关公司或个人之间的民事事项,依法应当通过双方协商、调解、民事诉讼、仲裁等途径解决。
企业更名,创始人退出
泛华保险由胡义南于1998年创办,2007年泛华保险母公司泛华控股在纳斯达克上市,曾以“亚洲保险中介第一股”的身份备受瞩目。
其名称与股票代码历经多次眼花缭乱的调整,2024年10月泛华控股更名为“智能未来”。不过,自上市以来,其股价持续走低,此前股票价格已连续多个交易日低于1美元。
按照美国监管规定,股价低于1美元,超过30个交易日,会收到退市警告,在90天内未能改善至可接受水平则可能被勒令退市。为避免退市,5月20日,泛华控股进行了缩股,每400股普通股合并为1股新普通股,股价满足了美国监管要求,不过股价依然大跌7.19%,最新收盘3.2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1月27日,智能未来和华普集团同时发布董事会及管理层变动公告,披露胡义南因个人原因辞去两家公司首席执行官及副董事长职务的信息。
华普集团原名普益财富,成立于2010年,是国内较为知名的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2019年在纳斯达克上市。
2023年12月,普益集团与泛华控股完成了股票置换,普益持有泛华50.1%的股权,但是泛华股东持有普益76.7%股权。胡义男事实上控制了普益与泛华两家公司。
2024年2月,泛华控股与新加坡华德集团(White Group)签署战略投资协议,后者5亿美元注资入股泛华控股,帮助泛华实现智能化发展,并通过帮助泛华在新加坡、越南、欧洲、美国及中国香港成立办事处实现国际化扩张。
华德集团董事会主席白振华(Peh Chin Hua)加入董事会,并被任命为董事长。泛华的创始人胡义南“退居”副董事长,并继续担任首席执行官。
2025年1月,胡义南在一则视频演讲中表示,与战略投资人华德集团的交易已于2025年1月正式达成,第一笔钱会于2月8日向投资人打款。不过胡义南也同时辞去了泛华与普益两家公司首席执行官和副董事长职务。
近几年业绩波动明显
回顾泛华控股(现智能未来)的财报数据,其业绩呈现明显波动态势。
2017年至2021年,泛华保险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0.88亿元、34.71亿元、37.06亿元、32.68亿元、32.7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49亿元、6.1亿元、1.89亿元、2.68亿元、2.51亿元,整体在波动中趋于平稳。
但2022年,公司遭遇营收与净利润“双降”,营业收入降至27.81亿元,同比下降14.9%;归母净利润仅1亿元,同比降幅达60.05%。
2023年,泛华控股业绩出现阶段性回暖,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1.98亿元,同比增长14.98%;归母净利润回升至2.8亿元,同比增幅达179.72%,似乎呈现触底反弹迹象。
然而,这一向好趋势未能持续,2024年公司业绩再度走弱,上半年营业收入仅11.23亿元,同比下降42.71%;归母净利润更是大幅下滑至473.8万元,同比降幅高达96.54%。
值得注意的是,更名为“智能未来”后,公司2024年全年收入总额为18.09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43.45%,但归母净利润却实现4.5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2.21%,收入与利润呈现出“背离”现象。
此次事件中,投资者面临多重争议:非员工通过工号购买“员工专属”产品的合规性、从固定收益理财转向股票代持的合同变更合法性,以及企业将风险归咎于市场波动的责任界定问题。
随着创始人退出、股价低迷,近90亿元资金的兑付前景仍不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