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R下调后 房贷利率区域分化明显

证券日报2025-05-23

近期,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调后,不同城市房贷利率呈现差异化调整策略。

其中,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多家银行率先响应,将首套房贷款利率调降至3.05%;而苏州、南京、广州等城市则通过灵活调控加点幅度,将首套房贷款利率稳定在3%水平。与此同时,新增房贷与存量房贷利率如何跟进调整,成为购房者与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呈现分化演变态势

5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5年5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为:1年期LPR为3%,5年期以上LPR为3.5%,两个品种LPR均较前值下调10个基点。

伴随市场动态调整,各地首套房贷款利率呈现出分化演变态势。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银行率先响应。记者从北京多家银行个贷部门获悉,目前房贷利率已完成新一轮下调:新发放的首套房贷款执行3.05%的利率标准;二套房方面,五环内商贷利率调整为3.45%,五环外商贷利率则降至3.25%。上海多家银行也将首套房贷款利率统一调整为3.05%,主城区二套房贷款利率调至3.45%,临港、嘉定等区域二套房贷款利率则为3.25%。

然而,并非所有城市都直接跟随LPR下调首套房贷款利率。广州、苏州、南京、合肥等城市此前首套房贷款利率已达3%,在本次LPR下调后,通过调整加点幅度维持3%的利率底线。以广州地区为例,在LPR下调前,部分银行首套房贷款利率执行LPR-60个基点,即3%;LPR下调后,银行将加点幅度调整为LPR-50个基点,实际利率仍为3%,维持不变。

据悉,LPR下降并不直接意味着新增房贷利率一定下降,房贷实际利率是由LPR与加点组成,加点由银行根据自身情况等因素确定,不同银行、不同地区的加点情况有所差异,这就导致了新增房贷利率在不同城市的表现不尽相同。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部分地区对房贷利率加点进行策略性调整,核心目标在于维持房贷实际利率在3%以上的合理区间。那些积极调降房贷利率加点的城市,普遍呈现出楼市活跃度回暖态势。这一现象折射出当地房贷市场格局的转变,银行在房贷业务中掌握更多定价主动权。从房地产市场整体发展趋势来看,随着市场环境动态演变,上述城市的银行有望循序渐进地下调房贷利率,进一步激发住房消费潜力。

新旧房贷利率调整路径引关注

此次LPR调整不仅牵动着新增房贷客户,也引发存量房贷客户对利率下降的期待。据了解,新增房贷将直接以最新LPR为基准定价,最快于次日执行;而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则需遵循贷款合同约定的“重定价日”(借款人与银行约定利率调整的日期)规则。

某国有大行个贷部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存量房贷利率的调整与贷款合同中约定的“重定价日”紧密相关。如果借款人的重定价日为每年1月1日,且重定价周期为1年,那么即使LPR在5月份下调,房贷利率也不会立即改变,需等到下一个重定价日,也就是2026年1月1日才能按照新的LPR进行调整。若重定价周期已调整为3个月,调整后的重定价日为1月1日、4月1日、7月1日、10月1日,那么这类房贷利率将在7月1日迎来调整。

对于购房者而言,LPR下调意味着贷款成本直接降低。以北京地区为例,此次调整前,首套房贷款利率为3.15%(LPR-45个基点),在LPR下调后,首套房贷款利率变为3.05%,这使得购房者的还款压力进一步减轻。假设购房者贷款100万元,还款期限为30年,采用等额本息还款方式,调整前每月还款额约为4491元,总利息支出约为61.68万元;调整后每月还款额降至4437元,总利息支出减少至59.73万元,每月还款额减少了54元,总利息支出减少约1.95万元。

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总监陈文静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此次5年期以上LPR下调,有助于引导各地房贷利率进一步下行,持续降低购房者的置业成本,支持居民住房需求释放,对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将发挥积极作用。此外,本次LPR下调也将带动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在房贷利率重定价日后,存量房贷利率将随之降低,从而减轻已购房居民的还贷压力,稳定购房者预期。

展望未来,业内专家认为LPR和房贷利率仍有下降空间。王青表示,2025年LPR仍有进一步下调空间。考虑到稳楼市政策需要进一步加力,特别是5月7日央行宣布下调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为后期居民商业房贷利率下调打开了空间,接下来监管部门有可能通过单独引导5年期以上LPR报价下行等方式,推动居民房贷利率更大幅度下调。

太空记者说丨神二十乘组首次出舱 为何半夜起床关门?

2025-05-23

两部委联合印发《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办法》 鉴定时限压缩至15日

2025-05-23

国家医保局:推动100余项新治疗项目加快进入临床

2025-05-23

“质量好、市场大,就不愁卖”(经济新方位·外贸一线见闻)

2025-05-23

文博会开启第三个十年 看文化与科技在这里相映生辉

2025-05-23

外交部回应美政府拿哈佛开刀:将坚定维护海外中国学生、学者的正当合法权益

2025-05-23

数读经济“新信号”:“破圈”消费场景点燃内需新引擎

2025-05-23

以高质量发展应对外部环境变化

2025-05-23

外部冲击下,中国经济何以这么稳?(读者点题·共同关注)

2025-05-23

乡村振兴在行动|荔枝树下新“三变”让岭南至味释放新甜蜜

2025-05-23

中国美国商会会长:美国企业将继续投资中国

2025-05-23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用户已达600万人

2025-05-23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丨湖南探索“无扰督查”深化基层减负

2025-05-23

家政细分服务需求增长迅猛 社区“微需求”释放大商机

2025-05-23

国潮风劲吹赋能“端午经济” 传统民俗激活消费新引擎

2025-05-23

老菜场焕新逆袭链起城市记忆与市井“烟火气” 消费新场景释放经济新活力

2025-05-23

伊朗外长率团前往罗马 参加伊美第五轮核问题谈判

2025-05-23

热点问答丨哈佛近7000名留学生怎么办

2025-05-23

日本核心CPI连续44个月同比上涨

2025-05-23

澳大利亚东南部洪水致4人死亡

2025-05-23

中国创新力为全球经济创造机遇 是外资眼中最佳投资目的地之一

2025-05-23

记者手记|在大阪世博会感受多彩中国

2025-05-23

美国商场货架一线观察:关税冲击下的民众“物价焦虑”

2025-05-23

国际观察丨欧美关税谈判僵持 欧盟经济面临多重压力

2025-05-23

美信用危机警示全球治理变革紧迫性

2025-05-23

“新农人”玩转智慧农业 农业生产有“智”又有“质”

2025-05-23

胡塞武装称使用导弹成功打击以色列机场

2025-05-23

巴基斯坦谴责印度暂停《印度河用水条约》

2025-05-23

引发美欧打嘴仗,特朗普说了啥

2025-05-23

中方代表呼吁加大紧迫感和行动力度保护武装冲突中平民

2025-05-23

印尼苏门答腊岛西南海域发生6.0级地震 多处建筑物受损

2025-05-23

俄国防部称在多地摧毁112架乌无人机

2025-05-23

不同文化IP创意融合联动 文博会上首发经济活力转化为交易力

2025-05-23

为科技创新提供全链条金融服务 4部门详解15项科技金融政策举措

2025-05-23

“AI终端展+文博会”双展联动双向赋能 开辟文化“出海”新路径

2025-05-23

商务部:手机等数码产品补贴突破5000万件

2025-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