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5月20日召开的浙江瓜菜新品种大会上获悉,聚焦种业振兴行动“三年打基础”的首要任务,目前,浙江已全面完成省域农业种质资源普查行动。会上,浙江首次公布了行动成果。
据介绍,通过对全省农业县的系统普查和调查,浙江针对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实现了对地域、生态类型和作物类型的全覆盖,共收集179种作物3222份资源,累计收集保存资源10万份,其中水稻资源居全国第一。在畜禽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方面,浙江则初步摸清了全省畜禽品种数量和分布状况,累计收集制作畜禽遗传材料20.7万份。此外在水产方面,首次摸清全省有水产养殖种质资源326个,收集水产种质资源1万份。
值得一提的是,东阳红粟等9个资源入选全国优异农作物种质资源,数量居全国第二。浙江还重新找回了消失近20年的资源北港猪,以及遗漏品种龙游乌猪,并收录入2024年版《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奉化水鸭、雁荡麻鸡、天台牛和松阳鸡4个资源新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鉴定。温岭小洋薯入选十大全国优异农作物种质资源推介和典型开发案例,青田田鱼、大黄鱼、罗氏沼虾入选全国十大水产养殖资源开发典型案例。
目前,浙江已在全国率先启动农作物种质资源精准鉴定评价工作,鉴定评价水稻、玉米、蔬菜等特色资源4700份,占库存地方品种的80%,筛选出高蛋白、优质、高产、耐旱耐盐碱、广谱抗性等优异资源240余份。
会上,以“种在浙里 创芯未来”为主题,突出科技强种、机械强种、数字强种,浙江全面展示了种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新模式,共有国内外320多家种业企业、科研机构参与。大会采用“馆展+地展+云展”模式,展示瓜菜新品种4500余个,参会单位和品种展示数量均创历史新高。大会首次设立中国园艺学会特色瓜类分会展示专区和浙江省优势种质资源展示区,分别展出白苦瓜等113个兼具风味与抗性的特色菜用瓜品种和瓠瓜等省内珍稀种质资源300余份。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朱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