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数据显示,4月份,面对外部冲击影响加大、内部困难挑战叠加的复杂局面,中国经济顶住压力稳定增长,延续向新向好发展态势,引起国际舆论广泛关注。
《印度快报》 :做强国内大循环目光长远
中国对国际贸易和投资保持开放,同时确保强大且基本自给自足的国内市场是稳定的经济“支柱”。把发展战略立足点放在做强国内大循环上,指的是通过打造强大、统一的国内市场来增强中国经济的自立自强,这一理念和行动目光长远。中国以国内大循环的内在稳定性和长期成长性,对冲国际循环的不确定性,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英国《经济学人》:消费市场“多点开花”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总体持续优化,国内消费市场在新业态新热点的带动下多点开花、实现平稳增长。2025年有两个值得关注的消费领域,一是受到“以旧换新”政策影响的商品,消费额有望较快增长;二是服务类消费,资金支持叠加政策利好,有望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只有当人们对未来感到有保障时,他们才会更愿意消费。”
西班牙《阿贝赛报》:中国将继续成为“创新的一极”
中国通过资金、人才和生态系统建设推动产业升级,稳步迈向全球科技创新前沿,近年来多项创新成果已获得国际认可。从人工智能到太空探索,从生物制药、可再生能源,到机器人技术与电动汽车,中国加速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培育新的增长动能。在未来5年,中国将继续成为创新的一极,并在全球舞台上占据关键地位。
加拿大《金融邮报》:中国共享发展红利
当今世界面临的“发展赤字”其重要原因是技术壁垒、数字鸿沟、科技支撑能力不足。中国发展势头强劲,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不仅重塑自身产业格局,更通过技术普惠、产业合作,带动共赢。中国新能源车企在全球布局,将技术、标准同步输出,帮助许多国家构建起新能源产业链。在共享发展红利过程中,为破解全球发展赤字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