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大地麦浪涌,铁牛轰鸣抢收忙。5月中旬起,湖北1566万亩小麦自南向北全面开镰。受气候因素影响,今年小麦成熟期较往年提前一周,全省投入9.3万台农机开展夏收大会战,通过科技赋能、政策护航,确保夏粮颗粒归仓。
政策组合拳护航。为打好“三夏”攻坚战,湖北打出政策“组合拳”:扩大农机补贴范围,将铺膜机、油菜割晒机等7类新型机具纳入补贴目录,对智能农机补贴标准上浮;加大农机报废更新力度,将联合收割机、粮食干燥机等9类老旧粮油机具纳入报废范围,预计全年淘汰旧机超4万台(套),中央及地方财政支持资金超2亿元,推动农机装备结构向高效智能转型;建立跨省农机调度机制,引入1.3万台联合收割机驰援,在各夏粮夏油主产区开辟“农机加油绿色通道”,实行“三优一免”(优先加油、优惠供应、优质服务、免费办卡)用油保障,农机手在湖北相应的农用柴油供应站加油优惠10%。
智慧农机矩阵正在荆楚沃野大显身手。在中央“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战略指引下,湖北省农机系统通过政策创新、技术突破、服务优化“三驾马车”协同发力,加速农机装备迭代升级,为“三夏”会战再添新动力。目前全省北斗农用智能终端突破6万台套,监测作业面积2亿亩次,应用规模居全国前列、中部第一。
在石首市东升镇春风港村,四台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联合收割机正穿梭于洪峰云麦豆家庭农场的金色麦田。农机手精准操控设备,一次性完成收割、脱粒、秸秆粉碎等工序,金灿麦粒通过传送带直送运粮车,粉碎后的秸秆则被打包运往生物质发电厂。“500亩小麦采用全程机械化作业,一天半时间完成收割,亩产预计达400公斤。”农场负责人吴长云介绍,农机作业不仅效率提升30%,秸秆综合利用率更达98%以上。
三级服务体系筑牢粮食丰收根基。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李水彬介绍,全省正构建“省-市-县”三级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将重点建设100个省级、200个市级、300个县级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计划3至5年内实现粮食主产乡镇全覆盖。
在鄂北粮仓枣阳市,顺辉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的农机库内,近百台套农机整装待发。“我们组建了多支应急抢收队,调配了无人驾驶收割机、粮食烘干塔等设备,确保7天内完成全镇40万亩小麦抢收。”理事长沈辉表示。目前该市已建成24个区域农事服务中心,形成15公里作业服务圈。
在荆门京山市,由京山市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建立的“共享农机”平台,农户通过手机APP即可预约收割、烘干、仓储等“一条龙”服务。“现在种地就像‘点外卖’,手机下个单,农机到田头。”种粮大户李仁杰感慨道。这种“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模式正在全省产粮大县推广。
据农情调度,截至5月13日,湖北小麦已收获百万余亩,预计5月底完成收割。农业农村部门联合交通、气象等部门已成立应急专班,24小时监测农机转运、天气变化等情况,全力护航夏粮丰收到手。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