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机械臂,可以实现番茄的串采和粒采,又能很好地保障番茄的完整性。目前的采摘识别率达到90%以上,采摘效率约50kg/h。”“这款叶菜有序采收机,作业效率每小时2亩以上,可替代15个人工以上。”“甘蓝电动智能采收装备,较人工收获作业效率提升10倍以上,亩均节省10个人工成本。”
日前,在江苏省太仓鹿杨蔬果生产专业合作社,40多台套新型高效蔬菜智能农机装备集中亮相,涉及整地、种植、采收、转送等多个环节,引发蔬菜种植户的极大兴趣。以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为代表的6家项目科研单位、以盐城市盐海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为代表的10家农机生产企业的技术人员现场开讲,装备给大家带来不小震撼。
“面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生产管理粗放,如何将智能装备用得起、用得好,是当前的核心问题。”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副所长曹光乔认为。
针对设施叶菜生产关键环节装备缺乏,机艺融合度低等问题,江苏自2024年启动专项,按照“设施-农机-农艺-农信”融合的创新设计理念,攻克固定道垄作生产模式、绿叶菜低损有序采收、甘蓝电动智能采收、设施场景智慧管理等关键技术,构建设施叶类蔬菜装备智能化、管理智慧化的全程解决方案。
一体化试点,激活农机全链新生态。太仓鹿杨蔬果生产专业合作社,作为研产推用一体化试点单位,积极推进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目前合作社已实现叶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管理,以“数据”把严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产前,守牢“源头”,保证水、土壤、化肥、农药等要素安全;产中,把控“质量”,运用智能设备及管理系统,优化种植过程,分配农机任务;产后,管好“销售”,线上线下结合拓展销售路径。为蔬菜种植提供科学化、智能化决策,有效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做强农业品牌,抢占市场份额。
据测算,在合作社30亩连栋温室内,建立标准化应用场景,每年开展叶类蔬菜高效智慧化生产,通过整体技术集成和示范应用,生产用工减少一半,效率提高8倍以上,节约水肥30%以上,亩均减损15%以上,成为苏州设施农业智慧绿色发展新样板。
“番茄采收机械臂,可以通过柔性夹爪,配合上近红外光谱检测,实现成熟度分级采收,并能将损伤率控制在较低水平,使江苏果蔬的精细采收机械化有了很大进步。”江苏集萃智能制造公司负责人骆敏舟介绍。
当农业机械学会思考,当温室大棚内拥有了神经,绿色智能正在重塑农业DNA,江苏设施果蔬生产正在探索从“机械化”走向“智能化”,在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智能装备的加入将开启设施果蔬产业发展的新篇章。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