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据路透社消息,乌克兰央行行长安德烈·皮什尼于当地时间7日透露,在俄乌冲突持续、全球贸易格局重塑的背景下,乌克兰正研究将其货币格里夫纳与欧元而非美元挂钩的可能性,这标志着该国可能启动战略性"去美元化"进程。
欧盟融合与地缘考量成关键动因
皮什尼在书面回复中指出,乌克兰潜在的欧盟成员国身份、欧洲对乌国防支持力度的提升,以及全球贸易体系分裂风险加剧,促使央行重新评估货币锚定策略。"这是一项需要多维度准备的复杂工程,"他坦言。目前美元仍占乌克兰外汇储备和国际贸易结算的绝对主导,但欧元交易份额正逐步上升。
历史性转折:从美元固定到欧元探索
自1996年格里夫纳发行以来,乌克兰长期以美元为基准货币。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乌央行曾实施29:1的固定汇率管制,后因财政压力被迫贬值。2023年10月转向"以美元为参考的管理浮动汇率制"。若此次转向欧元成真,将是乌克兰货币政策的重大变革。
全球"去美元化"浪潮再添新案例
尽管美元仍占全球外汇储备的58%(IMF数据),但近年沙特、中国等经济体正推动多元化结算。分析认为,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时期的高关税政策及当前对乌军援摇摆,削弱了美元信誉。数据显示,特朗普可能重返白宫的消息已使美元指数年内下跌9%。
挑战与机遇并存
专家指出,乌克兰需平衡多重矛盾:一方面,欧盟占乌战时贸易额的65%(2023年数据),欧元挂钩有助于深化融合;另一方面,美国仍是乌最大单一援助国,且掌握乌关键矿产开发优先权。乌央行未透露具体时间表,但强调将审慎推进。
责任编辑: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