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子龍)美國對來自中國的商品實施高額關稅。多名香港法律界人士指出,在中美角力下,美國以單邊霸凌措施危害全球經貿秩序穩定,任何企業都難以倖免。在這歷史的關鍵時刻,企業必須時刻保持警惕,總體國家安全觀牢牢記在心上,因此企業在作出重要商業决定、特別是進行具有重大戰略價值的交易時,應以國家整體利益和國家安全為大前提,才不會被外國勢力有機可乘。
全國政協委員、立法會議員、香港律師會前會長何君堯表示,在中美角力下,美國以單邊霸凌措施危害全球經貿秩序穩定,任何企業都難以倖免。香港企業在這個風雨飄搖的情況下,應該站在自己的陣營裏面,團結應對各種挑戰,攜手合作謀發展,「正如長和創辦人李嘉誠曾表示『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有關交易所涉及的港口資產對國家的發展有特殊意義,何須在風雨飄搖的日子裏急急出售港口!」
法律界選委、大律師何淑瑛表示,支持國家就長江和記公司有意出售包括巴拿馬運河兩端港口在內的全球43個港口業務作出審查,確保交易的正當性。
勿被外國勢力有機可乘
她強調,面對地緣政治加劇以及美國霸凌手段變化多端,企業必須時刻保持警惕,把總體國家安全觀牢記在心,在作出商業决定時,應該自覺地就對國家有戰略意義的資產謹慎處理,任何決定都應該以國家整體利益和國家安全為大前提,才不會被外國勢力有機可乘。
香港城市大學法律學院教授王江雨表示,國家的管轄是要依法進行。就有關出售巴拿馬運河兩端港口一事,國家及有關機構可以根據《反壟斷法》作出制約,當中有明確的條例規定,若海外的交易行為涉及到經營者集中,同時會影響到國內的市場運營,國家便有管轄權。全球三大反壟斷區域,包括美國、歐盟、中國,在全球已有多次類似管轄的案例。
自由經濟不等同「無王管」
執業律師黃巧欣表示,從國際法和實踐的角度看,一個主權國家普遍有權,基於領土主權與公共利益等原則,對重大戰略性的商業交易,以符合國際標準的途徑,進行監察。自由經濟並不等同「無王管、無王法」,而是一方面平衡市場公平及尊重商業目的、另一方面尊重一個負責任的國家和政府應有的公共政策。
她強調,重大戰略性的商業交易所能帶來的影響,跟民生消費或一般商務往來,不可同日而語,尤其現時在中美角力的背景下,重大戰略性商業交易所能帶來的影響,尤其重要。
全國青聯委員陳凱榮表示,在中美角力下,美國總統特朗普曾宣稱不排除動用武力「收回」巴拿馬運河,加上日前宣布對中國輸美商品徵收「對等關稅」等,其單邊霸凌作風表露無遺。而巴拿馬運河貫通太平洋與大西洋,全球6%的海上貿易經它完成,來自全球包括中國在內的船隻都需要經此運河進行貿易,倘長和出售巴拿馬運河等港口予美國財團,有可能會助長美方對中國的霸凌手段,甚至危害國家安全以至長遠發展利益,「希望有關香港企業懸崖勒馬,別讓眼前短期利益矇蔽雙眼,出賣了國家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