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在各项促消费政策带动下,我国消费市场持续升温,消费潜力加速释放。线下消费加速发展、假期旅游消费火热,多彩活动引人入胜,一组组跃动的数字生动展现了政策红利下消费市场的复苏势头。那么,一季度我国线下消费都呈现哪些新变化和新特点?
春和景明,浙江余杭径山镇浸润在淡淡茶香中,在这里,除了径山茶、抹茶衍生品、茶具等特色商品,还有智能抹茶机、机器狗配送员和AI陆羽赚足了眼球。
这个清明假期,一系列线下消费的新场景层出不穷,比如:重庆涪陵打造清明“百变青团”;上海顾村公园樱花岛推出沪上首个沉浸式夜樱光影秀;江西、四川等地,游客可以搭乘固定翼飞机或直升机,体验“空中赏花”的视觉震撼等。
国家信息中心高频数据显示,线下消费的快速回暖也成为一季度消费市场的一大亮点。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大数据分析处处长杨道玲介绍,国家信息中心线下消费热度指数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长14.2%,较上季度升高9.1个百分点。
杨道玲:其中3月同比增长20.0%,比前两个月高出4.7个百分点,增速持续攀升。小商品市场经营热度指数一季度同比增长16.3%,其中3月同比增长21.6%,这表明与居民生活最为接近的小商品销售持续保持旺盛活力,民生消费需求正在加速释放。
春节过后,各地服务消费依然火热。夜幕降临,河北石家庄湾里庙步行街上,文艺集市、同乐戏院、传统糕点铺子、网红商铺首店、知名电商品牌超级体验店……各色店铺琳琅满目,街上挤满了各地前来打卡的游客。
在这里,文化、商业、旅游、娱乐、生态融合的全新商业模式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消费体验,并持续引入首店、首发、首秀、首展,为消费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步行街管委会副主任 刘哲:我们在不断地创新街区的运营方式,引进更多首店、老字号、时尚消费品牌,融入多元业态,创造更舒适、更优质的消费场景,日常的客流量能达到30万人次,在节假日期间,日均客流量能突破40万人次。
今年一季度,我国生活服务消费市场迎来“暖春”。国家信息中心生活服务消费热度指数一季度同比增长18.3%,较上季度提高7.4个百分点,其中3月同比增长14.5%。
除此之外,汽车、家电等“大件消费”迎来新一轮增长热潮。国家信息中心监测主要家电品类网络零售数据显示,一季度相关家电网络零售额同比上升9.0%,延续了前两个季度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其中3月同比增长32.3%,显示春季家装旺季带动家电换新需求正加快释放。杨道玲注意到,汽车消费的数据尤为亮眼。
杨道玲:乘联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23日,我国乘用车市场零售量累计同比增长5%,新能源汽车累计同比增长34%。其中3月1日—23日乘用车、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速分别为18%、40%,显著快于前2个月,消费者购车意愿持续增强。
据汽车流通协会数据,1—2月国内乘用车零售量同比增长1.2%,其中2月份同比增长26%,呈加快上升态势。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司长李刚表示,持续完善汽车以旧换新系统是下一步的重点。
李刚:去年,我们开发了汽车以旧换新系统,联通相关部门数据,实现补贴“一口申报、一网联审”,同时上线家电以旧换新资格校验系统。今年,我们会进一步完善相关系统功能,如增加“跨区域数据核查对比”功能,持续提高审核效率。同时,指导各地进一步简化流程,提高拨付速度。
近日,提振消费再迎政策利好。中办、国办印发了《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部署了包括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消费能力保障支持行动、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等在内的8方面30项重点任务。李刚表示,随着政策逐步落实,商品消费、服务消费、新型消费和消费场景四个方面都将持续提升。
李刚:下一步,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积极推动首发经济,鼓励国内外企业开设首店,举办首发首秀首展。发展“人工智能+消费”,推广“IP+消费”,持续打造新的消费增长点。我们将组织开展“购在中国”系列活动,打造更多“必购、必吃、可玩、可观”的商旅文体店融合消费场景。同时,继续实施城市商业提质行动,打造更多高质量步行街、商圈,提升购物体验。